购物车
0
物品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艺术馆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画家介绍
人民画家
功勋画家
美协成员
专业画家
联系我们
0
画家作品
人民画家
功勋画家
美协成员
职业画家
油画
主题油画
风景油画
静物油画
肖像油画
版画
钢笔画
水彩画
雕塑
原版书籍
老唱片
产品
文章
搜索
名称
描述
内容
油画中的记忆——参观“俄罗斯油画展”有感
来源:
|
作者:
孙立斌
|
发布时间:
2014-06-30
|
2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首届中-俄罗斯博览会“俄罗斯油画展”举办的几天里,我先后两次前去参观。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色彩浓郁,生动展现了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色及油画艺术的迷人魅力,也反映了俄罗斯艺术家们崇尚自然、真实、完美的审美情趣。
看着俄罗斯现代知名艺术家现场作画,观赏着年代久远的大师们的一幅幅真迹,在油画中我眼前又浮现出上世纪五十年代童真、美丽的哈尔滨记忆——
我家住在马家沟,老哈尔滨发电厂门前的文景街上。
那时,在哈尔滨那条街上,到处都能见到油画中那熟悉的建筑风格——“苏联房”。
“苏联房”外墙都是用全木板或板夹炉灰锯末搭建,在外墙抹上水泥掺白灰丶砂子的面,然后刷成黄色或白色。房顶基本是坡顶,铺上深红色铁皮盖。
“苏联房”举架都非常高,一般都是门前有几层台阶,并且大都有木制镶嵌着玻璃的凉亭。“苏联房”的室内的每个房间都宽敞明亮,厨房、仓库、烤炉、地窖等生活设施一应具全。
特别是冬暖夏凉的特点,住着非常舒适。“苏联房”多数是独门、独院住一家人。宽阔的院子建有仓房、厕所、手压水井。木质的栅栏外——四周种着高大、粗壮的山榆树,院内——栽种果树,花草。
春天,窗前长满了开着白色、紫色花的丁香树,推开窗户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阵阵幽香。房前、屋后、小路旁栽种的各种果木,从夏到秋树上结满了的金黄色的杏、沙果和红色的山丁子,看着让人即眼馋又有酸倒牙的感觉;黑色的臭李子吃几个,舌头都变成了黑色;红色的山里红、绿色的山核桃,还有门前爬满架的山葡萄藤蔓上挂着的串串紫色带白霜的葡萄看着让人忍俊不禁的想去采摘。
院子周围淘气的孩子,谗的口水直流也不敢跳过不高的木栅栏,因为毎家都养着凶猛的牧羊犬等犬类,只要刚一攀上栅栏,狗就会咆哮着向人扑过来。
“苏联房”的房主有当时的苏联人,也有中国人,房子的主人都喜欢养上一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小花猫们夜晚忙碌着屋里屋外的捉老鼠,白天就趴在宽敞的窗台上晒太阳或者打着呼噜睡懒觉。
每当到果子熟了的时候,热情的玛达姆(俄语—女主人)都会摘下果实,然后拎着装滿果子的“为大罗”(口大底小的水桶),送给邻居的孩子们——孩子们边向嘴里塞着果子,边竖起大姆指高兴的说:马达姆“丝巴细巴”(谢谢),然后大吃一顿解馋。
那时的哈尔滨,毎天凌晨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便会有俄式的两座位马车出现在街头巷尾。拉车的灰白花高高大大的洋马,眼睛上带着眼罩跑起来只能看前面,蹄子有小盆那么大,跑起来脖子上的长长的鬃毛随风飘逸非常威武彪悍,而马脖子上叮叮当当清脆的铃声也是当时,美妙丶时尚的响声。
赶车的白俄车夫,脸上长着大胡子,带着旧礼帽,嘴上叼着烟斗,高高坐在座位上,双手抖动着两根皮缰绳,车上放着装有自家产牛奶的“马口铁”奶桶。马车跑起来似一阵风,駛过很远,耳畔还能听到马蹄上铁掌叩碰在道路面包石上发岀的清脆响声……
慢慢走出了画廊,明媚的阳光中,更加感觉到了油画中的记忆已经成为永恒的历史,并且在脑海中有些已经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了,随着城市的变迀,特别是哈尔滨一些“苏联房”拆的所剩无己,石头路面也早已铺上了沥淸,变成柏油的道路,仅存不多,历尽沧桑的老榆树,也被围档在楼宇之间。——画卷已经成为珍贵、永恒的记忆。
上一篇:
杜德尼克 斯捷潘
下一篇:
达维多夫 阿列克谢 ......